中国风企长短 沃克风电场位于明尼苏达州的Pipe Stone镇。
在微博上,下雪、人工增雪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最热话题。对缓解农业旱情作用不大气象专家表示,这次的降雪将有利于降低城市火险等级,但对城市交通有一定影响,提醒市民朋友今晨早些出门、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昨天下午4时许,刚刚结束下雪专题会商的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向记者传递了这个好消息:预计今天后半夜到明天上午,北京将出现全市性小雪天气,降水量1-2毫米,地面基本全白。昨晚11点半,记者在北五环北苑桥附近看到,地上已经无声无息地被一层白雪浅浅覆盖,街道上停着的车辆也都覆上了雪花。这是回家过年的京漂族无奈错过的。他表示,平时会商室预报员夜间可以休息,但昨夜是初雪的特殊情况,将坚守岗位对雪情保持密切监测。会商室的焦预报员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从监测情况看,有的地方下的雪还不小,像昨夜11时许,监测到平谷西部的雪已经有2厘米厚。
由于此次降雪预计降水量较小,对缓解农业旱情作用有限。昨晚10点昌平最先下雪,其后10点10分延庆飘雪,10点半平谷、怀柔,随后10点40分密云,10点50分通州,11点朝阳北京各个区县陆续开始飘雪。当然,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个方案的英文名,可以发现,除了风能,设计师还试图利用太阳能,用太阳能电池来铺设路面,这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多大的困难。
据说,这个方案有可能会参与其中的20公里,而就这20公里路面,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所获得的电力,将足够15000户居民日常所用。而整个风能发电大桥(Solar Wind Bridge),将参与意大利Bagnera和Scilla之间高速公路的竞标用户只要按照说明书自己动手安装,就可以用新能源为自己供电了。那些小企业因为没有人才、没有创新、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所以难以做大。
徐剑雄对着小风电机模型兴致勃勃地比划着。承接这个工程,对风神风电来说着实是一次考验。
这是一个看似门槛很低的小行业。为此,徐剑雄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做风电的适应性试验,收集试验数据,不断改进产品,使风神风电的产品在微风、台风以及无阳光等状况下都能源源不断地供电。2006年,风神风电推出了第一款成熟产品并投放市场,进而走向产业化。虽然产品技术逐渐成熟,但仍没人敢用,营业额很小。
这个行业当时在中国已经有十年的发展,但这十年是粗制滥造的十年。在摸索中,徐剑雄觉受到微软和Apple的启迪,开始往知识高度密集的地方跑:北大、清华、中科院、教育部、中关村(7.49,0.68,9.99%)。这一切不足以支撑徐剑雄这样实力并不雄厚的民营企业家切入大型风电机组制造领域并迅速获得经济效益。他为找到了闯荡中国风电市场的捷径而兴奋不已。
徐剑雄茅塞顿开,一拍板,就是它了。高端营销现曙光在一番困惑、思索后,徐剑雄选择了高端营销。
风神风电顺利跨过了这个行业的门槛,准备一举拿下发展的制高点。现在,风神风电已经在宁波、青岛、福州、湖南、海南、内蒙古、新疆等地使用推广,应用领域也从普通的路灯拓展到军营、科普、家庭照明、通讯基站、景观照明等领域。
徐剑雄认为,教学用具生产行业受着较大的束缚,犹如笼中之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潜伏着恶性竞争的危机,整体发展空间相对狭小。那时我们出口这套系统,国家还没有这个产品的海关编码。风光互补发电技术通过风能与光能的结合,两种资源可以形成互补,从而提升小型风电机组供电的稳定性,大大拓展了小家伙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徐剑雄笑着说,不过从此之后,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有了实质性的支持和鼓励,我们的日子就好过起来。在灯光的照耀下,风神风电洁白的叶片仍在转动,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冲击着他的头脑。一时间,众多商人在美好的分析预测中勇敢闯入,一试身手。
一时间,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自己当初低估了进军风电设备的难度。这个精明的宁波人很快就找到了家门口的生意总投资3.8亿元、总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宁波慈溪徐家浦风电场示范工程。
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市场正向徐剑雄徐徐敞开。但他毅然决定再次转型,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大则思变。
宁波出了个风神风电2003年的一天,已经在商海闯荡二十多年、小有成就的徐剑雄在中科院拜访同学,偶然间,他看见有人在研究着一份风电场的投资可行性报告。徐剑雄一下子想起风神风电成立以来的乏力,风电机组虽然顺利完成了技术上的研发,但实际运行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水平,不足以打开局面。
这天来到中科院,看到这份关于风电场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他终于灵光一闪,立马找到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当所长的同学,兴致勃勃地请教着风力发电技术,一番了解和分析后,问道:我们一起来研制这种机器吧?双方一拍即合,徐剑雄出资300万元,成立了风电项目,向中国风电领域进军。高端营销策略让他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喝彩,市场也渐渐接纳了这个倔强的甬商和他的产品。徐剑雄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闯入者。转战小风电如果说徐剑雄闯入大型风电机领域多少带着赶时髦的色彩,那么,他转战中小型则更像是经过观察和思索后的自主决意。
这场世界级的武林大会震住了初涉江湖的他,这个产业真的很大,风电技术真的很深,我们真的很落后。的确,自从出口马来西亚之后,风神风电的风光互补新能源产品开始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现在已经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局棋着实难住了这位风神风电的掌门人,辗转反侧之后,他想到了能否进军零部件。为此,他投入400多万元,成功获得为该工程生产样机的机会。
东盟博览会开幕的时候,11个国家领导人要来这11个展台前参观合影。当时东盟博览会组委会打算在展览现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场建设11个展台,以展示中国和东盟10个成员国的总体情况、风土人情和特色。
从事多年风电领域研究的李俊峰认为,中国风电产业虽然已经开始进入兆瓦级时代,但市场的需求远未打开,况且国内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知识产权严重缺位。顿时,一个浙江的金风科技初显雏形,当地的媒体兴奋地描述着这家强强联合而生的企业:目前已完全具备了生产国际一流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能力,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且同样的产品,价格仅是进口设备的一半。2006年10月17日傍晚,暮色渐起,刚下飞机的徐剑雄迫不及待地赶到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正走着,突然所有的供电系统全部自动跳亮。他心里顿时嘀咕:风电场有多大的投资价值?这疑问一下子触及到他几年来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如何做个大生意。
国内市场也随着高端营销项目的不断推出而有所改善。由此你可以想见当时我们的市场环境有多少艰难。
这些展示系统的电力供应全部采用我们的风光互补新能源系统。一时间,徐剑雄似乎又陷入了困境。
2006年正值中国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之际,东盟概念大热。从1988年创业开始,他涉足了皮革业、汽配业、文化业、秘书业、时尚设计、商务大厦等行业,十年后的1998年,他已经做到全国教学用具生产行业第三的位置。